鐵人夢語-選才把關 提高辦學品質

2017年11月21日 中國時報/李萬吉(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)

  大學考招制度又有新的調整,未來學測除了可選擇僅採計四科分數,招聯會日前宣布從107學年度起,只要大學校系採計的學測科目總級分不為零級分,個別科目零級分還是可參加甄選,體育、音樂及美術術科考生甚至可以不參加學測,就可申請大學。許多人看到這個新聞,直覺就是大學生素質將跌到谷底,甚至有人開玩笑說將來在台灣,只要會呼吸就能上大學。

  自從多年前出現18分上大學的案例後,大家就驚覺大學生的素質嚴重下滑,並且把問題歸咎於大學校數太多。的確,當大學招生人數增加,許多後段大學為了生存,也只能來者不拒,但前端大學的競爭強度並沒有太大差別,只是平均素質勢必下降。

  然而,更值得探討的是何以高中經過三年的學習,畢業時的成績表現會這麼低落?除了學生的資質和態度外,學校的課程和老師的教學也絕對有責任。問題是當學習成效出現落差時,學校老師能否依據學生條件給予適性的課程與教學,並設法積極鼓勵學生保持學習意願;還是只能用同樣的標準與方法,消極期待學生自己開竅,甚至任其自生自滅?

  另一方面,新生的程度只是影響大學生素質的因素之一,大學自身如何把關才應該是大學品質的關鍵。國外大學名校學生素質已經很高,但淘汰率仍高的嚇人,能順利畢業的學生,專業等於有一定保證。反觀國內,就算國立大學名校招生無虞,因為各種外力因素,大概也沒有勇氣這樣嚴格把關。

  新的考招制度或許是讓大學選才更貼近學生性向專長,讓高中生能依據自己的志趣和能力,在新課綱的架構下選擇更適性的學習內容。至於高中和大學教育品質的責任,不應全然由考招制度來承擔。